三、把握方法 事半功倍
预习主要是为了了解新课程的基本内容和思路,得以全面入手;找出新旧知识间的关系,发现需要扫清的障碍;明确重点、难点、疑点,以便在听课时有的放矢。所以预习的方法显得尤其的重要,下面从见个方面进行讨论。
读。先粗读一遍,以领会教材的大意。根据学科特点,然后细读。数学课本可分为概念,规律(包括法则、定理、推论、性质、公式等)、图形、例题、习题等逐条阅读。例如,看例题时要求学生做到:分清解题步骤,指出关键所在;弄清各步的依据,养成每步必问为什么,步步有依据的习惯;比较同一节例题的特点,尽量去体会选例意图;分析例题的解题规范格式,并按例题格式做练习题。
划。预习时遇到各种不同的问题,应该用各种不同的符号划出来。例如,重点的地方打上“※”,疑难问题旁边加“?”,需要重点理解的结论,可以在文字的下面划“——”,对重点字、词下面加“·”,等等。需要注意的是,划时要有重点,切勿面面俱到,符号太多,结果一头雾水。
批。预习时常常会自己的看法、想法与体会,应该不失时机的在旁边写出来。比如,某个定理的证明,用另外一个方法更为简单而且容易理解;“不共线三点确定一个平面”它包含两层意思:过不共线三点可以作一个平面,而且只可以作一个平面,即“既存在又唯一”。对于我们的批注,是否正确,可以在听课时得以验证。
写。写包含这样几个方面。写大意,每个章节或者单元或者某一段的大意可以在在书边上写出来;写小结,一要概括本书内容,二要反映本节各内容之间的并列与从属关系;写依据,注明例题或者定理各主要步骤的依据;写变化,对经典例题或者习题条件、结论进行变化,将有关知识进行横向联系,纵向发展。
想。即自我检查预习的效果。合上书本思考下节课老师要讲的内容大意,这段主要讲了哪些内容,哪些内容已看懂,哪些内容模糊,哪些内容不懂,需要在什么地方再提高;对照自学辅导或老师课前拟订的自学提纲,看是否可以通过理解性的用自己的语言,简要地对要学的内容加以描述;根据课本的练习,做几道具有代表性的习题,检查预习的效果。有的同学预习效果不理想,主要原因就是缺少“回想”、“合书冥想”这个环节。
补。就是针对自己理解不透或者基本遗忘的旧知识,查阅有关学习资料,如以前的课本、参考书、笔记、词典等,进行知识补充,扫清知识障碍。例如,在学习一元二次不等式时,如果对二次函数的有关知识或者方法不清楚,就应该作相应的回忆和补充。还有许多例题和定理的证明中常常有“显然”的字眼,其实自己并不十分明白,这时就应该查阅资料,寻求理论依据。